教育頻道
小小講解員在為觀眾講解。記者 趙改玲 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很多人打卡市博物館,參觀“巧手賦新生 焦作博物館文物修復陳列”展成為主流。參觀人員驚喜地發現,給他們講解的是一名身穿文明使者志愿馬甲的“小孩哥”。
這名“小孩哥”看上去文質彬彬,個子高高的,講起文物來,妙語連珠,娓娓道來,還不時和觀眾互動。
戰國錯金銀鑲嵌綠松石帶鉤、青銅劍,西漢弩機、東漢蟠龍紋牌、明代夔紋扁足方鼎……他認真講解著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贊譽。大家都圍著他,聽他侃侃而談。“不錯,雖然是小孩子,但講解得很到位,自信大方、胸有成竹。”市博物館一名觀眾說。
一上午,展館中的多件精品文物在“小孩哥”的精彩講述下,聽眾聽得興味盎然,久久不愿離去。
這名“小孩哥”名叫郭安清,是該館的“明星小小講解員”。兩年來,他經常來該館進行志愿講解服務,傳播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介紹家鄉的優秀文化。很多人聽了他的講解,了解到了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特色,受益匪淺。截至目前,他已累積在該館講解50余場,服務時長超過100小時。
放眼如今的市博物館,還有上百名同郭安清一樣的小小講解員。他們年齡不大,卻本事不小。有的熟讀詩詞,有的則精通文物知識,有的擅長講述紅色故事……小小講解員,早已成為該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他們常在假期來到市博物館,向天南海北的觀眾提供公益講解志愿服務。他們流利的表達、專業的知識、大方的舉止,成為拉近游客和文物之間距離的窗口。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市博物館將培養更多的小小講解員,讓更多的學生接觸了解焦作文物,愛上焦作文博。
一館藏千秋,一眼越萬年。小小博物館講解員,創新表達,溝通古今中外。
(記者 趙改玲)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小小講解員在為觀眾講解。記者 趙改玲 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很多人打卡市博物館,參觀“巧手賦新生 焦作博物館文物修復陳列”展成為主流。參觀人員驚喜地發現,給他們講解的是一名身穿文明使者志愿馬甲的“小孩哥”。
這名“小孩哥”看上去文質彬彬,個子高高的,講起文物來,妙語連珠,娓娓道來,還不時和觀眾互動。
戰國錯金銀鑲嵌綠松石帶鉤、青銅劍,西漢弩機、東漢蟠龍紋牌、明代夔紋扁足方鼎……他認真講解著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贊譽。大家都圍著他,聽他侃侃而談。“不錯,雖然是小孩子,但講解得很到位,自信大方、胸有成竹。”市博物館一名觀眾說。
一上午,展館中的多件精品文物在“小孩哥”的精彩講述下,聽眾聽得興味盎然,久久不愿離去。
這名“小孩哥”名叫郭安清,是該館的“明星小小講解員”。兩年來,他經常來該館進行志愿講解服務,傳播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介紹家鄉的優秀文化。很多人聽了他的講解,了解到了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特色,受益匪淺。截至目前,他已累積在該館講解50余場,服務時長超過100小時。
放眼如今的市博物館,還有上百名同郭安清一樣的小小講解員。他們年齡不大,卻本事不小。有的熟讀詩詞,有的則精通文物知識,有的擅長講述紅色故事……小小講解員,早已成為該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他們常在假期來到市博物館,向天南海北的觀眾提供公益講解志愿服務。他們流利的表達、專業的知識、大方的舉止,成為拉近游客和文物之間距離的窗口。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市博物館將培養更多的小小講解員,讓更多的學生接觸了解焦作文物,愛上焦作文博。
一館藏千秋,一眼越萬年。小小博物館講解員,創新表達,溝通古今中外。
(記者 趙改玲)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