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何言:“轉”出新質生產力
更新時間:2024/5/11 9:55:50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何言

  5月10日,上海世博展覽館。2024年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現場,河南展區看點連連。

  國潮漢服、人工鉆石、甲骨文品牌墻、中原食品實驗室研發的未來食品……“萬象河南潮風起”,中鐵裝備、衛華起重、蜜雪冰城等50余家河南企業集中亮相,線上線下活動同樣精彩,共同向世界展示河南品牌新勢能。

  這些品牌,既是河南制造的一張張名片,又是河南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項成果。

  十年前,正是在鄭州經開區的中鐵裝備總裝車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引。

  從看數量到看質量,從看要素到看創新,從中低端到中高端,十年來,河南勇爭先、謀出彩,力促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

  “經濟新常態”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基本語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塑造中國未來前途的大邏輯,“新質生產力”釋放了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三個轉變”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創新驅動是“新”的關鍵,高質量發展是“質”的錨點,“新質生產力”就是新質態的生產力。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十年來,河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科技創新潛力有效激發、質量效益加速提升、品牌效應充分彰顯,展現了“三個轉變”的顯著成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省委書記樓陽生強調,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不斷以創新之力催生穩增長的支撐點、調結構的突破點、新動能的生長點,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扛穩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

  以創造塑造新優勢

  華山路,鄭州市內一條特別的路,這條路不長,卻集聚著二砂、三磨所廠區、鄭煤機舊廠房,是一個時期工業的象征。紅磚墻、天車梁、牛腿柱,如今,一座座完整保留下來的老廠房經過改造,變身“科創綠谷”,引入泛銳智云科技、北京青矩技術等178家雙創企業,也有了新名字——鄭州芝麻街1958雙創園。

  舊工廠點亮夢工廠,產業變輕、企業變新、產值變高。“騰籠換鳥”,帶來產業布局的萬象更新。

  河南,不僅是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興工業大省。

  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河南擁有現代食品、裝備制造兩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已培育形成1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大,有大的優勢。河南工業體系完備,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

  大,也有大的難處。工業結構中傳統產業占比近一半,產品附加值低,轉型升級難度大。

  但,傳統產業是經濟“底座”,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

  有的傳統產業往前走一步就是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要全面升級改造傳統產業。

  大潮洶涌、大勢所趨,“河南造”的選擇只有一個:跑出從制造到創造的“加速度”,駛上新賽道。

  省長王凱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河南累計開展12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實施項目1.74萬個,60%以上是產業項目。隨著投資結構的優化調整,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經濟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三個一批”回訪之鶴壁龍芯中科芯片封裝項目.jpg

        龍芯中科芯片封裝項目一期已全部建設完工,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線進行調試。 袁國強 攝

  一把麥稈能變成什么東西?新鄉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將棉麻、竹子、麥稈等植株特殊處理,從中提取絲滑的綠色纖維,作為高端面膜、家紡、服裝重要原料,年產能全球第二,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

  一片鋁箔能薄到什么程度?商丘神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將鋁箔的厚度做到0.0045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十五分之一。這種全球可軋制最薄的鋁箔,也成為其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鋁箔單品,助推公司從傳統制造業迭代升級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端雙零鋁箔和電池箔生產企業。

  一根絲能承受多少重量?鶴壁尼龍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內,中維化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對生產線和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一顆米粒大小的尼龍66切片,經過干燥、螺旋擠壓、熔融噴絲等工序,在300℃高溫下通過熱輥牽伸定型成尼龍66工業絲,直徑不到頭發絲三分之一,卻能承受10公斤的拉力10年不斷裂。

  讓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高位嫁接,就能讓“老字號”成為“新制造”。

  超純的銅,純度達到99.999999%,相當于100噸超純銅里面只有1克雜質;超薄的玻璃,厚度僅有0.55毫米,僅有指甲蓋厚度的一半;超厚的鋼板,三峽工程、西氣東輸等超級工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河南新材料產業的“超”強表現,是河南制造“超”有實力的生動注腳。

汽車.png

        比亞迪海豹DM-i首批量產車在鄭州航空港正式下線,是鄭州比亞迪投產的首款全新車型,預計月產能可達3萬輛。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徐聰 攝

  比亞迪、寧德時代、超聚變等眾多名企進駐中原,一大批高質量制造項目在河南落地生根。河南圍繞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出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

  2023年,河南產業結構呈現“兩個25%”“兩個80%”:傳統產業新型化率超過25%,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25%;新上產業項目80%為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規上企業技術改造覆蓋率達80%。

  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提高制造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河南制造業逐步走向產業鏈供應鏈中高端,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加速向“河南智造”“河南創造”轉變。

中信重工.jpg

        2024年4月23日,在位于洛陽市的中信重工加工和裝配車間內,工人們正全力趕制國內及海外冶金、礦山領域市場產品訂單。 黃政偉 攝

  以質量樹立新形象

  4月24日下午,省人民會堂內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河南速度”是探討的關鍵詞。

  “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水平可以用‘快、特、新’衡量”“河南制造業要經歷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幾個重要階段”……以新增效、以質致遠,在弘揚五四精神、投身“十大戰略”座談會上,青年人才對“河南速度”內涵的理解,彰顯的是經濟轉型升級之路上的質量變革。

  一位企業家曾說:“企業規模小的時候,速度就是效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質量就是效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對河南龐大的經濟體量而言,速度是質量的載體,沒有一定的速度,發展質量就無從談起,但僅靠速度與數量,又難以甩掉“大而不強”的帽子。同時,勞動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種種制約因素表明,必須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有沒有一條不會出錯的生產線?中原內配上新JLR智能制造產線,下線產品合格率達到100%的同時,每條產線的生產效率還提高了15%。

  當一臺起重機學會了思考,維修設備又會如何進行?河南衛華重型機械的起重機裝上了“智慧大腦”,通過物聯網,以往需要線下維護的設備,現在線上就能進行實時檢修。

計算.png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 資料圖片

  如果農業育種用上超級計算機,將會怎么樣?在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一臺臺大型服務器提供澎湃算力,大數據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可使作物育種周期從7—8年縮短至4—5年。

  從速度到質量,是棄低端產品、強高端供給,產品層次更高;也是去低端產能、立新興產業,產業結構更優。

  前不久,河南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2%、22.2%。

  統籌質與量,把握好與快,這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攻堅題。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天的投資質量就是明天的經濟效益。“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滾動實施,充分釋放投資拉動和產業帶動效應。攻堅二季度確保“雙過半”,河南28條措施更大力度“拼經濟”,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質的突破。

  以品牌拓展新空間

  2023年以來,胖東來超市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堪稱“6A級景區”。與零售業巨頭們相比,這家超市規模不大、店面不多,它究竟有什么魔法,讓眾多消費者千里迢迢來打卡?

  答案,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在胖東來的指定柜臺,如果顧客擔心買到假貨,售貨員會蓋上一枚信譽章,并將編號登記在冊。胖東來以自身品牌為商品質量背書,越來越多人認可這位誠實守信的“搬運工”。

  品牌,是企業的人設與臉面,是高質量發展的標簽與logo,產業強不強,說到底要看品牌響不響。

  對企業來說,品牌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地區而言,品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抓手。“豫美優品”領異標新的底氣,來自高性價比的商品、革故鼎新的科創能力和布局合理的產業鏈。

  培育“豫美優品”,河南“大招”不斷。看工業,大力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加快實現“制造”到“質造”“智造”的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觀農業,大山大河大平原,蘊藏豐富物產,打造出一批叫響全國的地標品牌,光山油茶、南陽艾草等香飄中國、暢銷海外;觀三產,文旅文創持續出圈,洛陽漢服、國貨潮牌共赴文明之約。

  產品到品牌,是概念跨越,更是理念超越。毫末之籽到參天大樹,需要“光、水、濕、溫”恰到好處,打造一批“金字招牌”,也需要精準選育、精心呵護。

  精準定位創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技術。

  一塊軟軟的海綿,能翻出多少花樣?4月21日,武陟縣詹店鎮,河南加佰加集團開足馬力應戰產銷旺季。床墊綿軟、沙發柔韌、座椅耐磨……30多年來,他們堅持“百貨迎百客”,專注于研發、生產不同程度彈性、拉力和硬度的海綿,目前已擁有近百種自主知識產權和20多項生產專利,成為比亞迪、宇通、鴻星爾克等眾多知名企業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年度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在國內聚氨酯軟泡領域叫響了河南品牌。

  于無路處獨辟蹊徑,在已知中發掘未知,擇“一米寬”行業,掘“千米深”專業,深耕市場、銳意創新,將產品打造成眾所周知的品牌,方能獨占鰲頭。

  鏈動八方育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品質。

  一顆紅潤的大棗,能創造多少效益?在“好想你”工業園的智能車間,紅棗在流水線上滾動,隨后按照大小、光澤度、飽和度、殘次度等不同性狀進行光影分選、清洗烘干、自動去核、精深加工……每天都有無數紅棗上演獨特的“七十二變”。維C棗、棗仁派、紅小派……“好想你”已構建起全產業鏈,成為中國紅棗上市第一股。

  鏈接,唯有不斷鏈接,才能品質更優、成本更低,讓品牌的大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

  鑒古知今優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理念。

  一株青青的藥草,能撬動多大產業?八百里伏牛鐘靈毓秀,盛產千余種道地藥材,在這里,醫圣“仲景”的故事廣為傳頌。自2001年全面啟用“仲景”商標以來,仲景宛西制藥以中藥制藥為基礎,不僅有仲景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硬通貨”,還孵化出以家居用品、雜貨類生活用品為主的仲景生活館,以更潮更酷更健康的理念,賦予“仲景”品牌更多時代氣息和活力。2024年2月1日,“仲景”品牌正式獲批“中華老字號”。

中原科技城 (2).jpg

         中原科技城。 張文舉 攝

  以創新引領新未來

  從制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是質與效的提升、是模式與路徑的攀升,更是理念與觀念的躍升。“轉變”的實現,靠的是技術、是人才、是創新。

  區域要騰飛,創新是動力。技術革命風起云涌,這是銳意進取者的順流,也是因循守舊者的逆流。技術上的一小步,往往就是產業上的一大步,培育新業態、鞏固新優勢,就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原醫科城生物醫藥企業園區.jpg

         中原醫科城生物醫藥企業園區。 資料圖片

  河南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核心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72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引導規上企業與高校共建1503家研發中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2.7%,2023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20.3%,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河南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原農谷.jpg

        中原農谷已入駐53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 資料圖片

  創新育沃土,人才是根本。如何跨越從科研到應用的鴻溝?怎樣實現從0到1再到100的突破?從“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到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每逢重要場合,每到關鍵時刻,河南都會對天下英才發出誠摯邀請和深情呼喚。河南實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攬子政策措施,三年來累計引進頂尖人才28人、領軍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萬人。目前,全省人才總量超過1410萬人,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河南、加盟河南、圓夢河南。

  創新機制觀念,政策是保障。河南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一系列部署蹄疾步穩,《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制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臺,制造業強省建設“路線圖”“施工表”扎實推進。

  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壯大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28個重點產業鏈,以“六新”為突破口,著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系,河南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制造業強省。

  一以貫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一以貫之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河南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中歐班列(鄭州).jpg

         2024年1月12日,一列中歐班列(鄭州)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開出,奔向萬里之外的德國漢堡。 王錚 栗璋鵬 攝

  目光重回當下。

  在鄭州航空港,貨機緩緩升空,滿載“河南造”,飛向歐洲;在新鄉,中歐班列汽笛嘹亮,續寫“新絲路”傳奇;在周口港,滿載的貨船從這里通江達海。

機場.jpg

        鄭州機場貨運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 鄭州機場供圖

  仰觀天宇,時間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來無限可能。

  河南,新機無限。

        總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總統籌:張學文 萬川明

        執   筆:李兵 薛世君 丁新科  于晴 悅連城  趙志疆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何言:“轉”出新質生產力
2024/5/11 9:55:50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何言

  5月10日,上海世博展覽館。2024年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現場,河南展區看點連連。

  國潮漢服、人工鉆石、甲骨文品牌墻、中原食品實驗室研發的未來食品……“萬象河南潮風起”,中鐵裝備、衛華起重、蜜雪冰城等50余家河南企業集中亮相,線上線下活動同樣精彩,共同向世界展示河南品牌新勢能。

  這些品牌,既是河南制造的一張張名片,又是河南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項成果。

  十年前,正是在鄭州經開區的中鐵裝備總裝車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引。

  從看數量到看質量,從看要素到看創新,從中低端到中高端,十年來,河南勇爭先、謀出彩,力促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

  “經濟新常態”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基本語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塑造中國未來前途的大邏輯,“新質生產力”釋放了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三個轉變”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創新驅動是“新”的關鍵,高質量發展是“質”的錨點,“新質生產力”就是新質態的生產力。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十年來,河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科技創新潛力有效激發、質量效益加速提升、品牌效應充分彰顯,展現了“三個轉變”的顯著成效,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省委書記樓陽生強調,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之舉、長遠之策,不斷以創新之力催生穩增長的支撐點、調結構的突破點、新動能的生長點,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扛穩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

  以創造塑造新優勢

  華山路,鄭州市內一條特別的路,這條路不長,卻集聚著二砂、三磨所廠區、鄭煤機舊廠房,是一個時期工業的象征。紅磚墻、天車梁、牛腿柱,如今,一座座完整保留下來的老廠房經過改造,變身“科創綠谷”,引入泛銳智云科技、北京青矩技術等178家雙創企業,也有了新名字——鄭州芝麻街1958雙創園。

  舊工廠點亮夢工廠,產業變輕、企業變新、產值變高。“騰籠換鳥”,帶來產業布局的萬象更新。

  河南,不僅是糧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興工業大省。

  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省份第一位,河南擁有現代食品、裝備制造兩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已培育形成1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大,有大的優勢。河南工業體系完備,擁有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40個,207個中類中的197個。

  大,也有大的難處。工業結構中傳統產業占比近一半,產品附加值低,轉型升級難度大。

  但,傳統產業是經濟“底座”,先立后破,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

  有的傳統產業往前走一步就是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要全面升級改造傳統產業。

  大潮洶涌、大勢所趨,“河南造”的選擇只有一個:跑出從制造到創造的“加速度”,駛上新賽道。

  省長王凱在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河南累計開展12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實施項目1.74萬個,60%以上是產業項目。隨著投資結構的優化調整,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經濟整體素質明顯提升。

“三個一批”回訪之鶴壁龍芯中科芯片封裝項目.jpg

        龍芯中科芯片封裝項目一期已全部建設完工,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線進行調試。 袁國強 攝

  一把麥稈能變成什么東西?新鄉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將棉麻、竹子、麥稈等植株特殊處理,從中提取絲滑的綠色纖維,作為高端面膜、家紡、服裝重要原料,年產能全球第二,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

  一片鋁箔能薄到什么程度?商丘神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將鋁箔的厚度做到0.0045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十五分之一。這種全球可軋制最薄的鋁箔,也成為其最具市場競爭力的鋁箔單品,助推公司從傳統制造業迭代升級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端雙零鋁箔和電池箔生產企業。

  一根絲能承受多少重量?鶴壁尼龍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內,中維化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對生產線和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一顆米粒大小的尼龍66切片,經過干燥、螺旋擠壓、熔融噴絲等工序,在300℃高溫下通過熱輥牽伸定型成尼龍66工業絲,直徑不到頭發絲三分之一,卻能承受10公斤的拉力10年不斷裂。

  讓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高位嫁接,就能讓“老字號”成為“新制造”。

  超純的銅,純度達到99.999999%,相當于100噸超純銅里面只有1克雜質;超薄的玻璃,厚度僅有0.55毫米,僅有指甲蓋厚度的一半;超厚的鋼板,三峽工程、西氣東輸等超級工程中,都有它們的身影……河南新材料產業的“超”強表現,是河南制造“超”有實力的生動注腳。

汽車.png

        比亞迪海豹DM-i首批量產車在鄭州航空港正式下線,是鄭州比亞迪投產的首款全新車型,預計月產能可達3萬輛。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徐聰 攝

  比亞迪、寧德時代、超聚變等眾多名企進駐中原,一大批高質量制造項目在河南落地生根。河南圍繞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出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

  2023年,河南產業結構呈現“兩個25%”“兩個80%”:傳統產業新型化率超過25%,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25%;新上產業項目80%為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規上企業技術改造覆蓋率達80%。

  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提高制造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河南制造業逐步走向產業鏈供應鏈中高端,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加速向“河南智造”“河南創造”轉變。

中信重工.jpg

        2024年4月23日,在位于洛陽市的中信重工加工和裝配車間內,工人們正全力趕制國內及海外冶金、礦山領域市場產品訂單。 黃政偉 攝

  以質量樹立新形象

  4月24日下午,省人民會堂內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河南速度”是探討的關鍵詞。

  “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水平可以用‘快、特、新’衡量”“河南制造業要經歷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幾個重要階段”……以新增效、以質致遠,在弘揚五四精神、投身“十大戰略”座談會上,青年人才對“河南速度”內涵的理解,彰顯的是經濟轉型升級之路上的質量變革。

  一位企業家曾說:“企業規模小的時候,速度就是效率。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質量就是效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對河南龐大的經濟體量而言,速度是質量的載體,沒有一定的速度,發展質量就無從談起,但僅靠速度與數量,又難以甩掉“大而不強”的帽子。同時,勞動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種種制約因素表明,必須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有沒有一條不會出錯的生產線?中原內配上新JLR智能制造產線,下線產品合格率達到100%的同時,每條產線的生產效率還提高了15%。

  當一臺起重機學會了思考,維修設備又會如何進行?河南衛華重型機械的起重機裝上了“智慧大腦”,通過物聯網,以往需要線下維護的設備,現在線上就能進行實時檢修。

計算.png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 資料圖片

  如果農業育種用上超級計算機,將會怎么樣?在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一臺臺大型服務器提供澎湃算力,大數據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可使作物育種周期從7—8年縮短至4—5年。

  從速度到質量,是棄低端產品、強高端供給,產品層次更高;也是去低端產能、立新興產業,產業結構更優。

  前不久,河南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全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2%、22.2%。

  統籌質與量,把握好與快,這是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攻堅題。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天的投資質量就是明天的經濟效益。“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滾動實施,充分釋放投資拉動和產業帶動效應。攻堅二季度確保“雙過半”,河南28條措施更大力度“拼經濟”,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質的突破。

  以品牌拓展新空間

  2023年以來,胖東來超市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堪稱“6A級景區”。與零售業巨頭們相比,這家超市規模不大、店面不多,它究竟有什么魔法,讓眾多消費者千里迢迢來打卡?

  答案,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在胖東來的指定柜臺,如果顧客擔心買到假貨,售貨員會蓋上一枚信譽章,并將編號登記在冊。胖東來以自身品牌為商品質量背書,越來越多人認可這位誠實守信的“搬運工”。

  品牌,是企業的人設與臉面,是高質量發展的標簽與logo,產業強不強,說到底要看品牌響不響。

  對企業來說,品牌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地區而言,品牌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抓手。“豫美優品”領異標新的底氣,來自高性價比的商品、革故鼎新的科創能力和布局合理的產業鏈。

  培育“豫美優品”,河南“大招”不斷。看工業,大力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加快實現“制造”到“質造”“智造”的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觀農業,大山大河大平原,蘊藏豐富物產,打造出一批叫響全國的地標品牌,光山油茶、南陽艾草等香飄中國、暢銷海外;觀三產,文旅文創持續出圈,洛陽漢服、國貨潮牌共赴文明之約。

  產品到品牌,是概念跨越,更是理念超越。毫末之籽到參天大樹,需要“光、水、濕、溫”恰到好處,打造一批“金字招牌”,也需要精準選育、精心呵護。

  精準定位創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技術。

  一塊軟軟的海綿,能翻出多少花樣?4月21日,武陟縣詹店鎮,河南加佰加集團開足馬力應戰產銷旺季。床墊綿軟、沙發柔韌、座椅耐磨……30多年來,他們堅持“百貨迎百客”,專注于研發、生產不同程度彈性、拉力和硬度的海綿,目前已擁有近百種自主知識產權和20多項生產專利,成為比亞迪、宇通、鴻星爾克等眾多知名企業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年度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在國內聚氨酯軟泡領域叫響了河南品牌。

  于無路處獨辟蹊徑,在已知中發掘未知,擇“一米寬”行業,掘“千米深”專業,深耕市場、銳意創新,將產品打造成眾所周知的品牌,方能獨占鰲頭。

  鏈動八方育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品質。

  一顆紅潤的大棗,能創造多少效益?在“好想你”工業園的智能車間,紅棗在流水線上滾動,隨后按照大小、光澤度、飽和度、殘次度等不同性狀進行光影分選、清洗烘干、自動去核、精深加工……每天都有無數紅棗上演獨特的“七十二變”。維C棗、棗仁派、紅小派……“好想你”已構建起全產業鏈,成為中國紅棗上市第一股。

  鏈接,唯有不斷鏈接,才能品質更優、成本更低,讓品牌的大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

  鑒古知今優品牌,好品牌必定有好理念。

  一株青青的藥草,能撬動多大產業?八百里伏牛鐘靈毓秀,盛產千余種道地藥材,在這里,醫圣“仲景”的故事廣為傳頌。自2001年全面啟用“仲景”商標以來,仲景宛西制藥以中藥制藥為基礎,不僅有仲景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硬通貨”,還孵化出以家居用品、雜貨類生活用品為主的仲景生活館,以更潮更酷更健康的理念,賦予“仲景”品牌更多時代氣息和活力。2024年2月1日,“仲景”品牌正式獲批“中華老字號”。

中原科技城 (2).jpg

         中原科技城。 張文舉 攝

  以創新引領新未來

  從制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產品到品牌,是質與效的提升、是模式與路徑的攀升,更是理念與觀念的躍升。“轉變”的實現,靠的是技術、是人才、是創新。

  區域要騰飛,創新是動力。技術革命風起云涌,這是銳意進取者的順流,也是因循守舊者的逆流。技術上的一小步,往往就是產業上的一大步,培育新業態、鞏固新優勢,就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原醫科城生物醫藥企業園區.jpg

         中原醫科城生物醫藥企業園區。 資料圖片

  河南形成了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核心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72家、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引導規上企業與高校共建1503家研發中心,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2.7%,2023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20.3%,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河南發展的第一動力。

中原農谷.jpg

        中原農谷已入駐53家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 資料圖片

  創新育沃土,人才是根本。如何跨越從科研到應用的鴻溝?怎樣實現從0到1再到100的突破?從“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到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每逢重要場合,每到關鍵時刻,河南都會對天下英才發出誠摯邀請和深情呼喚。河南實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攬子政策措施,三年來累計引進頂尖人才28人、領軍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萬人。目前,全省人才總量超過1410萬人,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河南、加盟河南、圓夢河南。

  創新機制觀念,政策是保障。河南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一系列部署蹄疾步穩,《河南省建設制造強省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制造業“六新”突破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出臺,制造業強省建設“路線圖”“施工表”扎實推進。

  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壯大7個先進制造業集群28個重點產業鏈,以“六新”為突破口,著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系,河南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制造業強省。

  一以貫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一以貫之貫徹落實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河南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中歐班列(鄭州).jpg

         2024年1月12日,一列中歐班列(鄭州)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車務段圃田車站開出,奔向萬里之外的德國漢堡。 王錚 栗璋鵬 攝

  目光重回當下。

  在鄭州航空港,貨機緩緩升空,滿載“河南造”,飛向歐洲;在新鄉,中歐班列汽笛嘹亮,續寫“新絲路”傳奇;在周口港,滿載的貨船從這里通江達海。

機場.jpg

        鄭州機場貨運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 鄭州機場供圖

  仰觀天宇,時間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來無限可能。

  河南,新機無限。

        總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總統籌:張學文 萬川明

        執   筆:李兵 薛世君 丁新科  于晴 悅連城  趙志疆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