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微觀察|一個國家的未來在青年
更新時間:2023-6-24 20:19:49    來源:央視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一百多年前,《青年雜志》創刊,后更名為《新青年》,影響深遠。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

一百多年來,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腳步從未停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

6月2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大會動員引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斗。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什么樣的青年才能堪當如此大任?如果為新時代新青年畫像,他們會是什么樣子?

——奮勇爭先的樣子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首屆“阿勒福贊獎”頒獎儀式,中國科學家付巧妹獲頒該獎。

6月19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獎。

付巧妹長期從事古遺傳學研究,主要圍繞古DNA探索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科學問題。作為國際古遺傳學領域的領軍科學家之一,付巧妹從全球250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科學家。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聽取了付巧妹等7位科學家代表的發言。

“經常有人問,‘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難維持實驗室的時候,也想過要不要去做熱門研究。”2020年9月,在與習近平總書記座談時,付巧妹說出自己的困惑。

總書記說:“對冷門怎么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門的東西沒有用。這種認識可能把一個領域的事業耽擱了。做科研事業的評估,要有長遠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學的眼光。”

付巧妹深受啟發。她帶領著年輕的團隊,在研究上不斷取得突破,推動我國古DNA研究進入了世界前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主題團日活動。

“90后”裴先鋒通過勤學苦練,短短幾年就成為技術過硬的電焊技師,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奪得焊接項目銀牌,實現了這一賽事中國人獎牌零的突破。

總書記贊許道:“你通過奮發努力,成就的青春事業與黨和國家的事業、人民的事業高度契合,這樣事業的光譜就更廣闊,能量也會更強。”

△2023年6月15日13時30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墨子”“天問”“嫦娥”,這些寄托著民族復興夢想的事業中,處處可見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習近平總書記鼓勵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

——不怕吃苦的樣子

是選擇北京安穩的生活,還是選擇回農村“吃苦”?

80后青年魏巧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曾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一名助理研究員,6年前和丈夫雙雙辭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回到江蘇老家種植兩萬多畝水稻,通過數字化管理,畝產達1100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魏巧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魏巧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總書記聽后,十分贊賞:“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吃苦,也是青年時期習近平的選擇。在陜西梁家河,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幾乎什么活兒都干過。回望那段日子,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道,“艱難困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后來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在干嘛不干?”

在河北正定,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縣里每個村落,扎實細致地了解縣情、發現問題、收集民意,他說自己是準備入“苦海”的;在廈門,他主動請纓分管“三農”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在河南安陽紅旗渠青年洞考察時,總書記強調:“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總書記勉勵大家:“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實事求是、怎么去聯系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正如十年前,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志存高遠的樣子

△2022年2月15日,中國隊選手蘇翊鳴獲得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冠軍。

北京冬奧會上閃亮奪冠的蘇翊鳴,賽后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

很快,他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希望你們心系祖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奮斗中創造精彩人生,為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和力量。”

紙短情長,冀望無限。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民族的未來。

2021年7月,“90后”潮汕女孩黃海芬見到了正在西藏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那一刻她激動得心砰砰跳:“我是大學生村官,四年前從廣東財經大學畢業,一直想為邊疆做些事,就來到林芝工作。”

總書記關切地問:“將來留在這里嗎?”

黃海芬靦腆地說:“留下!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

總書記勉勵她:“從沿海到高原,這里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干。”

聽到總書記的話,黃海芬眼含淚花,使勁點頭。

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都將自己的人生“小目標”融入到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中。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當代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

——挺膺擔當的樣子

△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近日,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被授予“時代楷模”光榮稱號。

70余年前,這支人民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立戰功的轟炸航空兵大隊,在大和島上空臨空轟炸,首開人民空軍航空轟炸作戰樣式先河。

70余年后,南海戰巡、前出島鏈、繞臺島飛行……這支部隊勇擔使命,被譽為“奮飛新時代的空中鐵拳”。

“我在戰機懷中,祖國在我心中。”來自天山腳下的飛行員穆特發·艾利說,每次巡航,當陸地越來越遠、眼前只剩下一水兒的湛藍時,“祖國”兩個字便升騰在心里,愈發清晰。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這是陳祥榕烈士生前寫下的戰斗口號。衛戍邊疆安寧,這位年輕的軍人用生命捍衛了家國的尊嚴。

△“領航強軍向復興——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展出的衛國戍邊英雄事跡。

2022年5月10日,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成為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內心的最強音。”

他們是決戰脫貧戰場上的黃文秀們,主動請纓扎根大山,譜寫了無悔的青春之歌;他們是抗疫一線的謝小玉們,稚氣未脫卻挺身而出成為一名名戰疫志愿者;他們是工廠車間的技術工人們,苦練本領、精益求精、精耕細作……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對億萬青年的寄語,承載了無限期許。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都對新時代好青年提出4點要求——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

奮勇爭先、不怕吃苦、志存高遠、挺膺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一個國家的未來,在青年。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微觀察|一個國家的未來在青年
    2023-6-24 20:19:49    來源:央視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一百多年前,《青年雜志》創刊,后更名為《新青年》,影響深遠。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

    一百多年來,中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腳步從未停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

    6月2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大會動員引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斗。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什么樣的青年才能堪當如此大任?如果為新時代新青年畫像,他們會是什么樣子?

    ——奮勇爭先的樣子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首屆“阿勒福贊獎”頒獎儀式,中國科學家付巧妹獲頒該獎。

    6月19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被授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獎。

    付巧妹長期從事古遺傳學研究,主要圍繞古DNA探索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要科學問題。作為國際古遺傳學領域的領軍科學家之一,付巧妹從全球2500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科學家。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聽取了付巧妹等7位科學家代表的發言。

    “經常有人問,‘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難維持實驗室的時候,也想過要不要去做熱門研究。”2020年9月,在與習近平總書記座談時,付巧妹說出自己的困惑。

    總書記說:“對冷門怎么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門的東西沒有用。這種認識可能把一個領域的事業耽擱了。做科研事業的評估,要有長遠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學的眼光。”

    付巧妹深受啟發。她帶領著年輕的團隊,在研究上不斷取得突破,推動我國古DNA研究進入了世界前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主題團日活動。

    “90后”裴先鋒通過勤學苦練,短短幾年就成為技術過硬的電焊技師,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奪得焊接項目銀牌,實現了這一賽事中國人獎牌零的突破。

    總書記贊許道:“你通過奮發努力,成就的青春事業與黨和國家的事業、人民的事業高度契合,這樣事業的光譜就更廣闊,能量也會更強。”

    △2023年6月15日13時30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墨子”“天問”“嫦娥”,這些寄托著民族復興夢想的事業中,處處可見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

    習近平總書記鼓勵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

    ——不怕吃苦的樣子

    是選擇北京安穩的生活,還是選擇回農村“吃苦”?

    80后青年魏巧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曾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一名助理研究員,6年前和丈夫雙雙辭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回到江蘇老家種植兩萬多畝水稻,通過數字化管理,畝產達1100斤,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202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

    △魏巧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省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魏巧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自己的經歷。總書記聽后,十分贊賞:“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吃苦,也是青年時期習近平的選擇。在陜西梁家河,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幾乎什么活兒都干過。回望那段日子,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道,“艱難困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后來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在干嘛不干?”

    在河北正定,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縣里每個村落,扎實細致地了解縣情、發現問題、收集民意,他說自己是準備入“苦海”的;在廈門,他主動請纓分管“三農”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

    在河南安陽紅旗渠青年洞考察時,總書記強調:“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中,總書記勉勵大家:“你們在信中說,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實事求是、怎么去聯系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正如十年前,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志存高遠的樣子

    △2022年2月15日,中國隊選手蘇翊鳴獲得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冠軍。

    北京冬奧會上閃亮奪冠的蘇翊鳴,賽后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

    很快,他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希望你們心系祖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奮斗中創造精彩人生,為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和力量。”

    紙短情長,冀望無限。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民族的未來。

    2021年7月,“90后”潮汕女孩黃海芬見到了正在西藏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那一刻她激動得心砰砰跳:“我是大學生村官,四年前從廣東財經大學畢業,一直想為邊疆做些事,就來到林芝工作。”

    總書記關切地問:“將來留在這里嗎?”

    黃海芬靦腆地說:“留下!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

    總書記勉勵她:“從沿海到高原,這里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干。”

    聽到總書記的話,黃海芬眼含淚花,使勁點頭。

    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都將自己的人生“小目標”融入到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中。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當代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

    ——挺膺擔當的樣子

    △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近日,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被授予“時代楷模”光榮稱號。

    70余年前,這支人民空軍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立戰功的轟炸航空兵大隊,在大和島上空臨空轟炸,首開人民空軍航空轟炸作戰樣式先河。

    70余年后,南海戰巡、前出島鏈、繞臺島飛行……這支部隊勇擔使命,被譽為“奮飛新時代的空中鐵拳”。

    “我在戰機懷中,祖國在我心中。”來自天山腳下的飛行員穆特發·艾利說,每次巡航,當陸地越來越遠、眼前只剩下一水兒的湛藍時,“祖國”兩個字便升騰在心里,愈發清晰。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這是陳祥榕烈士生前寫下的戰斗口號。衛戍邊疆安寧,這位年輕的軍人用生命捍衛了家國的尊嚴。

    △“領航強軍向復興——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展出的衛國戍邊英雄事跡。

    2022年5月10日,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成為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內心的最強音。”

    他們是決戰脫貧戰場上的黃文秀們,主動請纓扎根大山,譜寫了無悔的青春之歌;他們是抗疫一線的謝小玉們,稚氣未脫卻挺身而出成為一名名戰疫志愿者;他們是工廠車間的技術工人們,苦練本領、精益求精、精耕細作……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對億萬青年的寄語,承載了無限期許。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都對新時代好青年提出4點要求——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

    奮勇爭先、不怕吃苦、志存高遠、挺膺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蕩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一個國家的未來,在青年。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